特寫|AI 威脅、分紅減少 — 荷里活編劇演員 63 年來首集體罷工,他們要求甚麼?


一件歷史事件,正於美國演藝界上演。 「美國演員工會」及「美國編劇工會」近日集體罷工,意味著荷里活 16 萬個演員及 1.1 萬名編劇將無限期停止創作及拍攝影視作品,直至得到荷里活片商、串流平台等資方代表的「製片人聯盟」合理回應。

美國編劇工會早於 5 月初展開罷工,行動包括拒絕為製片方寫劇本,並要求片方歸還編劇擁有的劇本範例。當時,數千編劇在加州和紐約示威,於 Netflix 工作室、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工作室、Universal Studios 等地高呼口號,並揮舞「Can’t Netflix And Chill When Writers Have Bills」、「Will Write For Food」的標語。罷工行動發展至今(14 日),演員工會亦宣佈加入行列,知名演員如《絕命律師》主角 Bob Odenkirk、早前憑《奇異女俠玩救宇宙》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 Jamie Lee Curtis 等,都在社交平台表態支持。

這次美國演員及編劇工會的集體罷工是謂近 63 年來首次,但編劇工會至今已是第 5 次罷工。事緣荷里活各大工會定期與代表迪士尼、Netflix、華納兄弟探索及亞馬遜等片廠的「製片人聯盟」進行合約協商,工會要求在合約中加入保障自身的條款,並與片方談判。而在 5 月初,編劇工會就因談判破裂而發起罷工,爭議點主要聚焦在三方面。

一,編劇工會要求增加薪金及改善工作環境,如在製作影視節目時,片方需配備至少 6 名編劇,給予足夠時間工作,並在開始工作時預支一半薪金。

二,要求片方增加編劇的「重播費」。串流平台未當道時,影視作品在電視上重播或授權給其他電視台播放時,編劇都能獲得分紅,而自從串流平台興起,媒體公司投入大量資金製作影視作品,於串流平台播放,改變了觀眾的煲劇模式。這種改變對編劇來說可不是好事,皆因各平台都不願公佈收視數字,編劇無法得知可獲多少分紅,加上電視重播、聯播授權減少,他們所獲的重播費幾乎為零,於是編劇工會要求片方公開相關數據,依數據計算重播費。

三,要求規範 AI 創作劇本,片方不能以 AI 來書寫或重寫編劇的作品,也不能用編劇的作品來訓練 AI。如同香港「AI 尹光」能透過機器學習,把尹光的唱腔、聲音模仿得維肖維妙,現時也有「AI 編劇」透過學習前人作品,「構思」出可行的故事架構及素材,再由少量人手修改完成,這無疑會對編劇工作及報酬造成影響,故編劇工會要求資方不能用其作品來訓練 AI。

相較編劇工會,演員工會這次罷工是近 40 年來首次。他們的訴求與編劇工會類似,都要求增加薪金和福利,並要求串流平台支付更多費用,以及保證演員的工作不會被 AI 取代。

根據目前荷里活一般合約,製片商通常會要求演員放棄對角色的肖像權,以便開發周邊收益。隨著 AI 技術進步,製片商也有可能利用 AI 取代真人演員,例如一間名為 Curious Refuge 的公司日前便利用 AI 製作了一套參考《魔戒》的「Lord of the Rings by Wes Anderson Trailer」短片,片中人物與真人十分相似。若製片方廣泛運用此技術,或將扼殺大量臨時演員的工作機會 —— 經拍攝一次,面容便成為重複使用的素材,但本人只能收取一次酬勞。故此,演員工會要求片方保證不會用 AI 生成的人臉及聲音來取代真人演員。

對於編劇工會的訴求,綜合外媒報道,有片商擔心一旦對編劇讓步,其他劇組員工就會紛紛仿效,因此已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Deadline Hollywood 引述一名匿名的片商高層稱,「我們的終局策略就是把事情一直拖下去,直到工會成員失去自己的房子」,預計僵局拖到今年秋天都不會有任何變化。「製片人聯盟」猛烈抨擊演員工會的罷工行動,指他們拒絕片方對於提高薪金和福利的提議,包括保護演員的數碼肖像,需得到演員許可才能複製並使用其肖像,並批評罷工將令無數依賴產業過活的人經濟困難

曾演出電視 《The Nanny》 的演員工會主席德瑞雪(Fran Drescher)則怒斥製片方回應演員擔憂的方式「充滿侮辱和不尊重」,無視演員對產業的巨大貢獻,更稱:「如果我們現在不挺身而出,我們都會陷入麻煩,我們都將面臨被機器和大企業取代的風險。」

美國演藝圈鬧得沸沸揚揚,暴露了娛樂產業的殘酷現實 — 許多默默為作品貢獻時間和心血的人,待遇或未得到充份保障,當編劇工會要求片方保障其權益時,卻換來片方一句「writers are lucky to have term employment」,意指編劇能有定期的工作機會已很幸運,不應再要求更多。

香港編劇亦長期被詬病人工低、前景差、流失率高,面臨青黃不接,而困局正源於編劇們面對的惡劣環境。今年《明報周刊》曾就此訪問數名編劇,例如憑《窄路微塵》提名金像獎最佳編劇的鍾柱鋒,以及《死屍死時四十四》編劇江皓昕。他們紛紛表示難靠編劇工作支撐生活,投入的努力和收穫不成正比。

據《明周》報道,自言寫作很慢的鍾柱鋒兩、三年才能完成一份劇本,難以劇本收入來支撐生活,因此從來不當自己是全職編劇,甚至連換領身份證,都不敢在職業一欄填上「編劇」;江皓昕則指,編劇的「寫劇本」,其實是「改劇本」,「寫完一個 full script 是沒有意思,故事才剛剛開始。之後要花長年累月的時間去修改,那才是真正的技巧所在。」對於坊間認為編劇「好窮」的印象,他認為編劇付出的專注和努力,與收穫不成正比,「就算你一日諗廿四小時,做幾年,都未必一定成功。」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All About the Writers Strike: What Does the WGA Want and Why Are They Fighting So Hard for it?

What to Know About the Actors’ Strike

美國編劇工會訴求文件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