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音樂會前日(3 日)於大館舉行,冀以音樂連結腦退化症患者及其照顧者,喚起公眾對腦退化症的關注。歌手黃妍、顧定軒(Zeno)及唱作組合雷同二友亦有參與演出。
《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是社區藝術計劃,由大館主辦,並由音樂社企「一個人一首歌」聯同高錕慈善基金以及音樂製作夥伴「大台主」策劃及製作。
該音樂計劃歷時四個月,招募創作導師及六組「靈感家庭」,讓他們親身接觸家中長者患腦退化症的「抱抱家庭」,真誠交流後共同填詞、創作歌曲。收到 demo 後,「大台主」創辦人、資深音樂監製趙增熹將一眾年輕製作人分配至各組,為六首歌編曲。
音樂會上,首個出場的「靈感家庭」聯同導師、雷同二友唱出〈Bed Time Story〉,歌曲記錄了小孩與父母的睡前對話,小孩看到患腦退化症的婆婆失去記憶,於是好奇問父母「你老咗會唔會唔記得我㗎?」,父母在歌詞裡溫柔回應小孩:「留在昨天也可細味 今天有今天的好天氣」、「容讓我可以舒暢地 不必記細節與傷悲」,告訴孩子要去容許忘記與被忘記發生,珍惜餘下的時光才最重要。
另一「靈感家庭」則以〈喂喂〉來描繪家屬應對腦退化母親的心情,母親常重複來電,且每次都致電尋找不同的人 — 警察、姑娘、初戀情人等,接聽電話的家屬往往需要重複又重複地回答問題、提醒母親,難免感到疲累,但〈喂喂〉選擇拋開負面情緒,由家長、小孩、導師、製作人一起角色扮演,以搞怪趣味的語氣與母親/外婆對話,只為讓她知道「喂喂 係 喺度」、「一直喺度 等你傾訴」。
音樂會還邀來黃妍演唱其 2021 年的作品〈無聲浪〉,歌曲記錄了黃妍面對腦退化外婆把她遺忘的心情,她形容自己與記憶錯亂的外婆像活在不同的時空,明明說著相同語言卻對不上頻率。但她希望趁還有機會,牢牢地把那些頻率刻在心裡。隨後,黃妍演繹了由「靈感家庭」創作的〈漫漫舞曲〉,相較其作品的悲情,〈漫漫舞曲〉散發著快樂氣息,黃妍輕輕搖晃著身體,笑著唱出「慢慢踏 每步舞吧」、「路漫漫 亦陪著你一起轉彎」。
散場後,歌曲〈畫中杯〉主角、患初期腦退化症的婆婆 Susanna 感動表示自己「聽到喊」,身處在這個社會,她總感到很不自在,但這天的音樂會令她感到「很 free」及有同感。「一個人一首歌」共同創辦人、作曲及唱作人馮穎琪聽後表示自己也深受觸動,並感謝參與者願意在一班陌生人面前分享自己的心聲、回憶,甚至是討論一些平日不會跟人討論的議題。
她還說,自己總是告訴導師不必擔心創作的歌不好聽,因為當看到老人家在工作坊裡與導師互動、當聽到他們的家屬說「我婆婆好耐都冇咁樣笑過」時,「其實嗰刻已經值晒,你首歌係點樣佢都會覺得好好聽,同埋佢會覺得佢已經被記住。」
參與此計劃的導師,除了具備音樂創作底蘊,每人也有不同的身份崗位 — 社工、護士、幼兒工作者、言語治療師等。馮穎琪希望,該音樂企劃不只是為了創作好聽、佔據排名榜的歌曲,而是透過讓社會上不同背景的人參與音樂創作,讓觀眾因為那些音樂而改變其想法,變得更關心社會、對某個議題有更多不同的參與。
一名從事長者服務工作多年、現就讀認知障礙症治療的觀眾分享道,自己讀書時很喜歡音樂、畫畫,但出社會工作後漸漸遺忘了熱誠,「透過呢個 project,我搵返自己嗰團火,好多謝你哋。」她笑著哽咽道。
《記不起一個人,哼得出一首歌》音樂企劃的誕生,背後還有另一創辦者、填詞人周耀輝的啟發。馮穎琪還記得,當初和周耀輝商量訂立「腦退化症」這主題時,他主動提及自己可提供更多資訊,因其伴侶的母親也患有腦退化症。得知這消息後,「對我嚟講好shock、好震撼,因為我哋一齊做嘢做咗 10 幾年,唔知原來佢屋企人經歷緊呢條路,」馮穎琪分享道。
她認為,對於家中長者患上腦退化症,照顧者往往不知道如何和人分享,也不認為需要和人分享。而這社區藝術計劃,正正充當著連結大家的角色,亦連結了她和周耀輝,「因為呢個 project,我哋 connect 咗好多。我同佢講其實分享係 okay 嘅,會有好多人明白你哋。」
六首原創歌曲預計將於 10 月中前在網上音樂平台發行,鮮浪潮獲獎作品《艷陽天》導演葉嘉麟亦以鏡頭記錄下音樂創作過程,由《過時過節》導演曾慶宏監製及剪接,稍後上載至網站。
文、攝/蘇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