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邱傲然 — 終於不用游水的馬騮


邱傲然(Tiger)下月才 24 歲,比姜濤年輕兩個多月,是 MIRROR 最年輕成員。

2018 年參加《全民造星》,30 強出局後獲邀加入 MIRROR,出道至今已經四年半。但與不少已有個人作品、定位明確的隊友相比,他往往較少受注目,連經理人花姐都曾說,他太禮讓、被動,有時像隱形一樣。

平日 MIRROR 跳唱,他留在舞台中央的時間總不多;12 子被咪牌圍著訪問,大夥兒你一句我一句,最年輕的他人微言輕,自然甚少出聲;連單獨出席代言活動,被「小虎隊」持牌簇擁,他也要到今年 5 月 — 即出道四年有多 — 才獲得第一次機會。

這次退居幕後為鮮浪潮拍《是日精選》,卻令他終於變成主角。

又或者,根本沒怎樣變。只是今次馬騮終於不用去游水。

乖巧

我們見面當日,Tiger 先後做了四個訪問。見面一刻,已是晚飯時間,他明顯有點疲憊,先問可否到化妝間「咬啖包先」,十分鐘後回到會議室,輕輕向記者點頭:「大家好,辛苦哂。」姿態像一個乖巧有禮的學生。

Tiger 的乖巧有跡可尋。

入行之前,他中學公開試成績平平,母親提起浸大有電影學院,他就去報讀高級文憑。一年後,母親看見 ViuTV 招募《全民造星》參加者,知道兒子喜歡表演且幻想入行,又建議試一下,於是 Tiger 又去報名,成功入圍。節目裡他表演過拉丁舞,玩過電結他,一路過關斬將,留到 30 強比賽。選秀節目落幕後,便獲邀加入 MIRROR。還未畢業,突然就圓了入行心願。

目標一個又一個地達成。2019 年 4 月,MIRROR 出道未夠半年,推出第三首單曲《破鏡》,花姐提出讓 Tiger 拍 MV。他自知毫無經驗,又乖巧地硬著頭皮照辦,完成了執導的第一個 MV

2019年,《破鏡》MV拍攝現場(圖片來源:@tiger_yny)

看 MV 拍攝幕後花絮,只見片場裡 Tiger 於花姐和排舞師耀 Sir 陪同下,盯著攝影機的螢幕,一臉認真。花絮片段又訪問了幾個 MIRROR 成員,都對導演 Tiger 讚不絕口。

Jer 形容他「很有導演的風範」:「一落場,就好似導演嗌『Ready 喇』、『Roll 機』、『Cut』,完全做到哂導演的標準。」Edan 則說:「期待 Tiger 為我們導演更多作品。」

那時他才 19 歲。一切來得很快。一切都很順遂,看起來。

2018 年 12 月 31 日,出道未滿兩個月的 Tiger。(圖片來源:@tiger_yny)

正職

事實上,當時 Tiger 根本不懂做導演。

雖說是電影學院學生,但他主修的卻是表演,上過有關拍攝、製作的課堂其實不多;才入行幾個月,連被拍的經驗也不多,更遑論要以導演身份,掌控現場一切。

當年拍完 MV,未滿 20 歲的他已經在 IG 謙虛表明,「自己功力未夠」、「今次真係獲益良多」。四年後,他還不介意坦承,當時年紀稚嫩,就算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去做,也根本不知道該做甚麼,又或怎樣做,「其實只係得個講字……好似無乜做過啲乜」。

他直言,《破鏡》MV 最終出得街,全賴有「Mike 導」(ViuTV 導演)等人幫忙。

「那時候肯拍,只係因為唔知道自己唔識。」Tiger 如今回想。「其實點識呢?入行一陣咋嘛。」

此後三年,Tiger 再沒有拍攝 MIRROR 歌曲 MV,甚至沒再拍過甚麼。唯一例外,是有次跟 Lokman、Alton 自發拍陳卓賢《正式開始》的惡搞版 MV,過程中雖然也玩得「好過癮,好開心」,但 Tiger 回想,當時自己對幕後創作的慾望不算太大,更何況有自知之明,「根本未有這個能力。」

於是 Tiger 只管專注做好他口中的「正職」:MIRROR 12 個成員裡的其中一個。他努力練好要跳的舞步,唱好要唱的歌,演好要演的戲,跟 11 個兄弟一同東征西討。

十隻手指有長有短,MIRROR 有些成員比較快冒出頭,獨唱、拍戲、開演唱會的機會接踵而至,每年生日都萬人空巷;Tiger 成名欲望不大,也不心急,安份守己地留守群體裡不起眼的角落。

2022 年 11 月,KKBox 風雲榜(攝/Nasha Chan)

有時甚至安份得,連別人都看不過眼。

2021 年中播出的 ViuTV 節目《調教你 MIRROR》,就記錄了花姐對他的批評:「太禮讓,唔夠積極。隱形係一個好大嘅缺點,如果幾年後 MIRROR 唔紅,你就無機會紅,你就無機會表現自己,你唔可以等,點解唔可以一起有機會呢?」

旁邊的人替他著急,他當時卻依舊處之泰然。這種心態,一方面源於自覺年紀尚輕,來日方長,另一方面又是其人生信念的延伸:「只要你用心去做好一件事,無論有沒有機會,甚至只有一個機會,認真去做,多多少少總會有人看到。我到這一刻仍然這樣相信。 」2021 年中,他於《調教你 MIRROR》說。

當時怎想過,信念會動搖?

迷失

「我要講啲咩好?」

2022 年中,MIRROR 正為首次紅館演唱會籌備得如火如荼,Tiger 有天接到鮮浪潮頒獎禮邀請,擔任頒獎嘉賓並發言,他頓時有點不知所措。一來頒獎禮坐在台下的,都是比他經驗更豐富的業內人士,對著一眾大人物說話,難免緊張;二來,他也著實想不到,這段發言究竟該說些什麼。

左思右想,最後決定以此為開場白:

「MIRROR 有 12 個人,多人識的叫『上弦』、冇乜人識叫『下弦』,好少人搵下弦嘅人拍戲……譬如 Tiger、Alton、Frankie……有見及此,我今日嚟係尋找工作機會嘅。大家好,我係 MIRROR 下弦的 Tiger。」

2022 年上半年,MIRROR 紅到發紫,城裡鋪天蓋地都是這 12 個男生的作品、廣告。也是差不多那段時間,一些網民開始用「上下弦」來把一眾 MIRROR 成員分門別類。擁有個人作品、曝光率較高的是上弦,其餘就是下弦。

Tiger 自然屬於後者。

當日在鮮浪潮的發言,看似是衝著這個禁忌話題的回應,但實質上,又反映了當時他的內心所想。

今天 Tiger 仍這樣形容自己:「其實又不夠高大,又不夠靚仔,唱歌就不用提了,跳舞又唔係真係咁叻。好像定位不知道怎樣,沒有一些東西可以值得去自豪。」

2021 年 5 月,MIRROR 九展演唱會(攝/Nasha Chan)

某程度上,被稱為「上弦」的成員,定位其實都相當清晰:Anson Lo 跳唱,Edan 是綜藝能手,Ian 和 Jer 唱功了得,姜濤用作品說話。 

「可能因為這兩年大家都……出歌的出歌,做戲的做戲,大家都好像有一個(設定)…『佢係負責呢件事的,佢就負責呢件事的』……但好似無一樣嘢,係我負責嘅。」

2022 年中,隊友 Alton 主持 ViuTV 節目《勁騎 26》,其中一集邀請他、Lokman 與 Anson Kong 圍爐談心,言談間提到「上下弦」爭議,當時 Tiger 便在鏡頭前吐出自己的鬱悶:「好像還沒找到自己的定位。」

如今他大方承認,那段時間其實內心相當迷失。記者叫他具體一點形容那種迷失的感覺,Tiger 重覆唸著,「嗰種迷失係……」好不容易組織到答案,才答:「直接一點就是:點解你喺 MIRROR,點解 MIRROR 有你份?你都無嘢叻,點解你會喺度呢?」

2022 年 7 月,MIRROR 紅館演唱會(攝/阿果)

他反覆問自己這些問題,愈問心裡愈著急,「點算好呢?再咁落去都唔係辦法喎」;但同時深知,這些根本的問題,一時三刻解答不了:「有時條命係咁,呢啲解釋不到。」

同時他發現自己陷入兩難:一方面深信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無論如何都應該堅持做自己,否則更易被取代;但另一方面,好了,就算要「做自己」,但具體要點做?Tiger「自己」有什麼長處、特點?定位是什麼?他統統想不通。

他向記者笑言,這些「咁 sad 的事」,一向很少主動跟家人分享,反而會與兄弟們邊喝酒邊聊著。通常大家都很正面,總有人鼓勵他,「你而家有嘢做嘛,做好自己就得啦!」他聽著聽著,也覺得有道理,就先做好手頭上的事吧。

「企後面跳舞都有人睇到你嘛!」他這樣安慰自己。

2022 年 11 月,KKBox 風雲榜(攝/Nasha Chan)

自信

一年後回望,最難捱的日子好像要過去了。

鮮浪潮頒獎禮發言兩個月後,Tiger 收到花姐電話,說大會想邀請他拍下一屆的開幕短片。他一聽見,自然緊張多於興奮,「這個任務是艱鉅、有難度的。所有事情都由零開始,沒有框框、沒有方向。」最終卻決定抓住機會,「因為我知道我喜歡做這件事;我知道做完之後我會進步。」話裡有種堅定。「所以就算幾艱鉅,我都想盡力試一試。」

由零開始拍一段 30 分鐘劇情短片,不是易事。去年 9 月人在加拿大的 Tiger 接到邀請,未幾展開前期的準備。先要構思主題,他嘗試將那陣子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注入創作,「那段日子覺得很多事情是整定的,你不可控制。」於是敲定劇本以「命運」為題,由「無制限團隊」麥可暉執筆編劇。

聯絡演員、幕後等大堆工作有同事代勞,除了開會,Tiger 花更多時間,拿起劇本,反覆在腦海裡排演拍攝情況:呢場係咪咁樣接好啲?呢個場景點開始比較好?睡醒就想,有時間就想,不斷想不斷想,想到什麼就寫下來。

終於到了拍攝當日。他抵達現場,立即嚇了一跳:原先他以為這不過是「鮮浪潮」project,規模不大,但眼前整個拍攝團隊有三十多人,腎上腺素隨即飆升,「你要知道自己想點,以及你要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有些很不合理的東西,說出來你會被人笑、 被人罵,這個一定會有壓力。」

最終拍了四晚,又飛車又航拍,作為電影初哥,《是日精選》難度分很高,但在團隊協助之下,還是完成了。Tiger 形容,正因過程艱辛,到結束拍攝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開心、很感動。「到影片出嚟,大家都無悔,我覺得這已經是很圓滿的結局。」

Tiger 於《是日精選》拍攝現場(圖: @tiger_yny)

Tiger 甚至形容,《是日精選》是他廿多年人生其中一個最重要的 project:「這是我會記住一輩子的東西,我想過了十年可能我都會攞出來講。」曾經苦惱於尋找定位的他,終於發現,自己可以做到一些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他打了一個比喻:「你成日叫隻馬騮去游水,或者叫隻馬騮去鬥大力,咁一定不是他們的範疇、叻的東西。但其實只要畀返一個啱的空間佢哋發揮,就會有些成績。隻馬騮又會舒服一點,然後他做到的東西也會好看一點。現在我的感覺是這樣。」

Tiger 於《是日精選》拍攝現場

也別誤會,這刻他並未雄心壯志到要做什麼大導演 — 這不是 Tiger 的個性。眼前的大男孩甚至反覆強調,自己只是從《是日精選》中獲取了一些自信,即使在 MIRROR 裡或仍未找到一個明確的定位,「件事都好似無咁多 hard feeling。」

但可幸的是,那種不知道該做什麼、以至否定自我的迷失狀態,這刻可以暫時離開。「起碼隱約見到一些光,一條可以走的路,雖然都不是很明確,但起碼知道,原來我很喜歡做這些事。」

命運

當日報讀電影學院,Tiger 只是因為覺得這個行業很神秘,幾好玩,想見識一下。當時他想像,入行做 PA 也好,甚麼崗位也好,總之入了行才算。今天的他也想過,如果當日沒有參加《造星》,24 歲的他很可能是個拉丁舞導師,又或在 production house 裡當助理。

但最後他加入了 MIRROR,成為了明星。從他看來,一切都是命。

有些人看完《是日精選》,看到那些飛車、打鬥場面,覺得它跟鮮浪潮其他短片分別太大。Tiger 沒透露這部短片背後的 budget,但他深知自己是幸運的:「點解有《是日精選》,就是因為我喺 MIRROR,入了行,認識了一班朋友。當你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會易做啲,『起圍』易啲。」他強調:「我好感恩。」

至於一個普通年輕人,即使有志拍攝,肯定沒他那麼幸運。「參加鮮浪潮,可能第一次交劇本唔中,第二次第三次都唔中,好多人都經歷緊呢件事。但如果你鍾意呢件事,係咪三次唔中就唔去做?都唔會。大家都是不斷找一些機會,讓多些人看自己的東西,可能第四次中呢?」

Tiger 於《是日精選》拍攝現場

由此看來,心態上,Tiger 和同代人似乎還是相通的 — 大家都在等待一個機會。正如他去年在鮮浪潮頒獎禮的一番話:「可能佢哋會覺得呢班人唔得、無作品點會得呢?…我就諗:無作品睇到,即係無人睇到,咁你又點知我哋唔得呢?」

有人在等機會,有人等到機會。Tiger 成了後者,但同時又在等下一個機會。「起碼知道自己可能可以在幕後拍攝這條路再行耐少少,有什麼機會就又再試下先囉。可能真的有人找我拍嘢呢?」

畢竟有了屬於自己的作品,不是旅程的終結。一切只是剛剛開始。正如拍完《是日精選》後,其中一位攝影師捉著 Tiger 說:「如果你真的想繼續拍下去,就要找到自己的風格。」

他把這番叮嚀銘記於心:「風格不是一時三刻就有,要用時間,就像飛行里數一樣儲回來。你要慢慢的看,慢慢的試,就會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我相信。」

文/阿果
攝/Nasha Chan
影片製作/Cheukying
訪/阿果、Cheukying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