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定性「AI 歌手」?它不僅能重現已故歌手如黃家駒的歌聲,翻唱方皓玟的〈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網民聽後紛表示感動;還能用尹光的廟街式獨特唱腔來翻唱當紅歌手的作品,獲讚「唱得好過原版」,YouTube 頻道 VirtualTours(VT)創造的「AI 尹光」正是其一。VT 接受《Wave.》書面訪問時表示,AI 翻唱作品能娛樂觀眾,但「AI 歌手」始終無法取代真人。
初衷為完善 AI 訓練過程
正職為人工智能策略顧問的 VT,於上月初上載「AI 尹光」版〈一人之境〉的影片,至今已累積逾 90 萬觀看次數。除了模仿尹光的聲音,VT 還加入尹光的特色唱法,如「友伴笑臉八個十個呀~」、「 hey! 」、「多個人卻還沒多高呀興呀~」… 搞笑之餘亦十分洗腦。VT 表示,製作 AI 翻唱影片的初衷只為完善 AI 的訓練過程及探索各種高端技術,沒想到把影片放上 Youtube 後,竟收到壓倒性的好評,有網民指「嗰下『hey』真係完全演繹出一人之境的滿足感和獨處的快樂」。
也有些觀眾留言指出「AI 尹光」的不足,如「太多懶音,尹光先生咬字非常清晰」、「AI 唔及尹光咁好中氣,唱到好似就斷氣咁」 … 細閱網民留言後,VT 會微調「AI 尹光」的音高、發音及隨機性,使翻唱作品聽起來更自然、逼真 — 在早前上載的「AI 尹光 X AI 朱咪咪」〈好心好報〉合唱影片中,就有網民盛讚「尹光 AI 好咗超多!!!」,甚至指「把聲好似聽到有感情」。
70 年代出道的尹光自小習粵曲大戲,出道後所唱歌曲市井另類,在廟街由街頭播到街尾,獲「廟街王子」之稱,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當被問到為何選擇尹光的聲音,VT 大為讚賞尹光對香港樂壇的影響力,指「他的表演超越了世代的界限」,但其獨特的聲樂技巧其實很難模仿。研究 AI 多年的 VT 觀察到 YouTube 等平台上出現越來越多的 AI 翻唱歌曲,其中有些翻唱「真的很出色」,然而大部分翻唱與原唱者的聲音並不相似,在模仿一些唱法獨特的歌手時尤其明顯,這促使 VT 開發「AI 尹光」製作流程來糾正那些常見的問題。
「AI 尹光」訓練過程
VT 解釋,製作影片時會先將歌曲(〈一人之境〉)和人聲(尹光)配對並仔細識別,力求原唱者(林家謙)和翻唱者(尹光)在音調、風格和聽眾群方面形成強烈對比,確認原唱及翻唱後,會進行以下步驟:
(1)提取目標歌手(尹光)說話和歌唱的聲音。
(2)消除音訊的背景噪音、迴聲和其他不良的聲音,把歌曲中的人聲和伴奏分離。
(3)以人手識別人聲樣本,捕獲歌手的音調變化、說話特徵(如口音)等。
(4)以人聲樣本創建一個數據集(即是訓練 AI 歌手的模型之基礎)。
(5)使用不同類型的 AI 模型來強化該數據集。
最後生成出尹光的聲音,換句話說,即訓練出了「AI 尹光」。
而自「AI 尹光」版的〈一人之境〉走紅後,網民紛期待「AI 尹光」繼續出歌,VT 再接再厲,以自行開發的 AI 歌詞創作工具(使用類似 ChatGPT 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生成歌詞,發佈了〈一人之境〉的另外三個二創版本〈一人支莖〉、〈菩提之境〉及〈一人查經〉,同樣由「AI 尹光」演唱。
作品備受喜愛之際,也引來不少爭議 —— AI 會否分散了觀眾對歌手本人的關注度?會否劃界線以免二創影響對方形象?未經同意下取用他人聲音是否不尊重版權?
試想,當 AI 能維肖維妙地模仿任何歌手的聲音及唱法,寫出迎合觀眾喜好的詞及曲,還比真人歌手更密地出歌,觀眾的注意力或許會被吸引過去。VT 則認為,影響一個藝人是否流行的因素有很多,難以單獨討論 AI 翻唱造成的影響,但「AI 尹光」對尹光本人的影響是非常正面的。他舉例指,「AI 尹光」走紅後,尹光本人獲傳媒廣泛報道,有機會在多次訪問中表達對此事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十分正面」,又能在訪問中宣傳即將舉辦的演唱會;而被「AI 尹光」翻唱過其作品〈Dear My Friend,〉的姜濤曾笑言考慮邀請尹光任演唱會嘉賓,張敬軒亦在演唱會主動邀請尹光合作開騷,「若沒有『AI 尹光』,這些合作機會可能不會出現。」
注意創作意圖
除了單純以尹光的聲音翻唱〈一人之境〉,VT 亦重新填詞,如〈一人支莖〉裡「派對裡凝望 性伴小便八婆十個」、「一個人原來都可以射精 多了人卻還沒多督精」 … 涉及的惡搞成份或影響原唱者及其作品的形象 — 尹光本人固然以唱市井歌聞名於世,但如果「翻唱」的是姜濤、林家謙、張敬軒的聲音?大眾觀感就可能有所差異。
VT 認為,任何公眾人物都可能成為戲仿、諷刺、營造滑稽等二創作品的對象,這是他們身處公眾視野時不可避免的。作為創作者,在沒有指引來劃分界線之下,唯一能控制的只是創作內容時的意圖,「核心原則是確保我們的創作出於良好的本意,沒有任何惡意」,而其意圖是想透過輕鬆愉悅的內容為生活增添一絲幽默和樂趣,並迎合欣賞這類內容的觀眾。
VT 又提到,現時娛樂行業愈來愈注重「個人化」,即創作者會迎合個別消費者的獨特口味和需求,製作不同版本的內容,如歌手會發行多種語言的歌曲,導演會提供多種電影結局,以此滿足眾多觀眾的喜好。AI 翻唱亦正正發揮了這功用,令內容趨向「個人化」,觸及不同類型的觀眾。事實上,外國早有網民利用 AI 翻唱來滿足自己的喜好,而在上月,「AI 孫燕姿」翻唱了周杰倫、伍佰等眾多歌手的經典作品,部份孫燕姿的粉絲表示支持,但事件亦引來各界對 AI 翻唱侵犯版權的爭議。而 VT 在每條影片下都註明了「合理使用版權聲明」,亦表示「尊重創造力和原創性」,影片不會用作盈利,並承諾會在《版權條例》及 AI 技術的法律和道德界限內運作。
AI 翻唱不能取代真人
AI 翻唱熱潮持續,歌手常被問到會否擔心有天被 AI 取代,「AI 尹光」的創造者 VT 卻不相信 AI 翻唱將取代真人歌手。他指出,有些歌手具備卓越的歌唱技巧,卻沒法獲得人氣;有些歌手未必具備卓越歌唱技巧,卻極受歡迎 —— 關鍵在於歌手是否擁有獨特性格和故事(包括其人生的掙扎與成就),他們將情感、故事及獨特的藝術表達注入作品,觀眾在作品裡找到共鳴,與歌手建立情感聯繫,而「聲音的機器將明顯在這些其他更重要的方面有所欠缺。」
文/蘇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