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叮叮」上層,陳健朗一邊看著緩緩流動的城市風景,一邊想起那些經典港產片裡面的香港 — 例如《去年煙花特別多》裡的皇都戲院屋頂、《重慶森林》裡的重慶大廈,還有杜琪峯電影裡的觀塘街頭。
「當然香港是發展好迅速的城市,但可能我個人比較鍾意有質地、舊的東西,我成日有個疑問,點解我們睇一些歐洲電影,別的城市可保留一些百幾年歷史的建築?好希望一些有歷史痕跡的建築在消失之前,我可以影低。因為文化才是無價的,如果我們記錄、捕捉到呢種文化,甚至將佢延長落去,才是我們要做最重要的部分。」
「電影叮叮」為康文署與「活現香港」合辦的活動,邀請電影人如導演許鞍華、關錦鵬、陳健朗等在電車上分享幕後故事,再安排導演員帶公眾走訪中西區探尋經典港產片場景,包括拍攝過《花樣年華》和《狂舞派》的九如坊、《無間道》黃 Sir 墮下一幕的粵海投資大廈等。
「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形容,電影是香港獨一無二的文化,而電車亦是獨一無二的城市風景,將兩者結合,對本地人、遊客都是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
曾贏得金像獎「新晉導演」的陳健朗,這天則在電車上分享電影創作靈感。其作品《手捲煙》攝下邊境紅花嶺的風景,亦在香港碩果僅存的皮革廠拍攝,陳健朗形容,自己習慣從場景提取感受,再進行創作。「對我來說,創作從來都是一種感受的延伸,你的作品唔係講緊你幾有 logic、幾仔細 — 當然藝術工夫都要有 — 而是這作品畀到咩感受人哋?電影作為藝術品,係畀人感受,而唔係俾人分析。但呢個地方,畀到幾多感受我呢,我希望繼續會有。」
香港每天在變,陳健朗認為,在這樣急劇變化的城市拍電影,有其重要意義。「電影可以透過(拍攝)這些地點去記錄低香港某些面貌,同時是記錄香港的時代,故事概念又好,選取地點也好,都是對時代的一個記錄。電影可做的,就是記錄和連繫那刻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