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電檢令刪剪 鮮浪潮至少 3 短片現「黑幕」 學者:做法結合妥協與抵抗


日前開幕的鮮浪潮電影節有至少三部短片電影因電檢要求刪改內容,放映版本採用黑幕畫面、靜音等處理,其中開幕短片《My Pen Is Blue,》的「黑幕」合共長達九分鐘,佔片長四成。研究電影審查多年的浸大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指「黑幕」處理並不常見,但頗欣賞該做法,認為能引起觀眾聯想和討論。

相比過去兩屆鮮浪潮都有作品因被電檢要求刪改內容而直接取消放映,吳國坤認為這次的「黑幕」處理既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但又是一種有力的抗衡策略,「這種姿態結合咗 resistance(抵抗)和 compromise(妥協),rather than 直接抽起唔播。」即使如《My Pen Is Blue,》導演邵知恩日前所言,以「黑幕」形式播放電影或會讓觀眾感覺作品尚未完成:「唔知段片講乜嘢、唔知做乜嘢」,但吳國坤認為觀眾至少能看到一部份內容,而剩下的「黑幕」則能作為提醒、暗示,「大家都心知肚明」。

「電影講想像,著重『留白』或者係『留黑』,畀大家去諗。」吳國坤笑道。他指在電影世界裡,影像只是第一重,第二重是聯想和討論,而這種「留黑」正正可以讓觀眾在黑幕之間聯想故事、引起公眾討論和思考。尤其當電影想呈現的是公眾仍有印象的共同經歷,若再以直接、平常的手法來呈現其實「冇乜特別」,所以這次的「黑幕」雖彰顯了政治審查下的限制,但同時也激發了創作者探索更多講故事的手法。

今屆鮮浪潮電影節於上周五(9 日)開始,《Wave. 流行文化誌》日前報道,至少三部短片電影因電檢下令刪改內容而採用「黑幕」處理,包括由上屆鮮浪潮大獎得主邵知恩執導的開幕短片《My Pen is Blue,》、本地競賽短片《未能接通》(陳家雯執導)及由阮智謙執導的《爺爺來訪的夜》。

鮮浪潮周六(10 日)在社交平台宣布,由於部分短片電影因「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頒令需要刪剪,導演改以黑畫面及靜音代替刪剪部分,故放映中途會有頗長此種情況出現,並非放映檔案損壞或技術故障,希望觀眾耐心等待及體諒。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