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白日之下》團隊:世界叫人絕望,無力裏相信行動改變的可能


電影《白日之下》改編自 2015 至 2016 年間,香港一系列揭露殘疾、安老院舍虐待院友醜聞。故事以偵查組記者凌曉琪(余香凝飾)的視角出發,講述主角以卧底身份揭露院舍黑幕,但卻未能為現實帶來解方。

曾經轟動全港的新聞日漸遠去,明日的頭條自有更荒誕奇情的故事上演。年輕創作團隊簡君晋(阿簡)、唐翠萍(Iris)與李卓風(阿風)卻用了 5 年時間,交出一個不熱血、不典型的記者故事。

由 2018 到 2023,香港已翻成另一個模樣。三人攜同各身的憤怒與絕望,摸壁前行,藉電影叩問現世為何無法制衡惡。「我們了解這個世界越多,越容易絕望,但是我們明白了一個更加可貴的特質。就是你了解世界,但你依然相信世界有變好的可能。」阿風說。

左起:《白日之下》編劇李卓風、唐翠萍,導演及編劇簡君晋

隨讀報而來的故事 

嚴格來說,《白日之下》創作意念沿自 2015 年一宗轟動全城的頭條新聞——大埔劍橋護老院露天地方脫光長者衣服等洗澡。其後,再有傳媒多間揭發私營殘疾人士院舍虐待、性侵院友,「國寶之家」院友僅以燒賣青菜送白飯,「康橋之家」 8 個月內 6 院友離奇喪命⋯⋯接二連三的院舍醜聞讓電影導演簡君晋想起自己與家人的未來:「其實在香港有人口老化⋯⋯這些問題是越來越切身的。那為什麼人會活得那麼沒有尊嚴?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在陰影底下,然後我為什麼會這麼幸運?」

帶着疑問,阿簡聯繫上報道相關醜聞的偵查記者,從記者口中發現,採訪背後不為人知的人性掙扎,以及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 — 涉事院舍被釘牌後,院友被轉送到同一集團旗下的分店,而身為吹哨者的護理員卻從此被業界永不錄用。他由此起草一個關於記者偵查院舍醜聞的分鏡劇本。那是 2018 年。那一年,康橋之家前院長張健華涉性侵案的受害人和家屬在律政司撤控後,決定改以民事方式起訴索償。

其時,阿簡需要隊友去創作劇本,但當時他既無資金亦無甚名氣。從溫哥華電影學院畢業的他 2009 年回港後,曾為糊口創業從商,當過兩年「IT狗」。直至際遇推他到低谷,連右眼也捱近三分一眼角膜潰瘍,他把心一橫去找回自己電影夢。自 2013 年拍畢自己首部青春電影《當 C遇上 G7 》起,他便拍起短片、MV 在影視圈浮沉,等待另一個機會。而他卻憑著那份分鏡草稿,找到兩位不計成本和他一起創作的年輕編劇,阿風與 Iris。

阿風大學畢業後在文學圈打滾,曾在戚其義和周旭明旗下學做編劇。他一直記得自己和簡首次談劇本的地方,是荷里活廣場連鎖咖啡店 Starbucks。「那時還沒有不喝 Starbucks」,阿風笑稱。他當年就是在同一地方,透過手機看到護老院長者天台洗澡的新聞。

「他(簡)那時候還沒說錢,連投資者什麼都沒有」,編劇 Iris 說。中文系畢業的她自小由爺爺嫲嫲湊大,當年看到院舍虐老的報導時,她無法不想起兩老。「我覺得(加入)完全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什麼,而是不知道為什麼 somehow 有一點點使命感?」她想,若要拍成電影,從記者角度切入是她認為要做的一件事。

承載他人苦痛之難

就這樣,三名被報道觸動的讀者埋班度橋。他們保留原分鏡內記者與院舍兩條故事線,再逐少拿現實素材去築起《白日之下》的電影世界。長年跟進殘疾人士議題的立法會議員當時仍在議會,他們就去拜訪,對方把一直以來的殘疾院舍相片全數交託予團隊。當有與院舍醜聞相關的法庭案開審,他們便去旁聽。「我好深感受,因為活生生在我面前,很讓人傷心,其實單單想起也很傷心」,阿簡說。

簡君晋於拍攝現場

傷心是人類凝視他人苦難的反應,但如何超越旁觀苦難的疲乏去回應,則是凝望者的課業。阿簡強調,電影雖改編自真實個案,但角色、情節全是重新設計,因他們不是要重現真相、現實。「為何我這麼強調?是因為我不相信單一事件,只有一個人,而是有很多我們根本不知道(現實)有多少個院長?有多少作惡的人在裏面?不是只有我們認知、曝光出來的一個。」他解釋。這些年來,三人經議員、記者、社工聽過無數個案,更多受害人連提告上庭的機會也沒有,只能在暗處療傷。

簡坦言,「我們一直以來創作最擔心的是,會不會消費了,或者再傷害了(弱勢群體)。這件事一直很擔心、一直 concern,但是不是不做呢?」這份自省透過劇本與影像呈現,例如涉及性侵的情節,部分透過磨砂玻璃呈現,三人形容,既希望場面對觀眾「有 impact」,但同時亦想避免譁眾取寵,因這部電影承載著許多人的痛苦和困難。

而這份劇本曾受本地投資者冷待,尤其創作團隊拒絕營銷假希望,拒絕把記者英雄化的熱血套路。有公司單看題目已表明沒興趣投資,亦有投資者直接問他們,有沒有其他喜劇或鬼片劇本?越多人否定,阿簡越想證明這件事可以行得通。

而 Iris 則堅信電影裏的價值不受時間限制,故事亦不僅是指向某年某殘疾院舍的單一事件。「透過記者追尋這件事帶出我們在這個無力感的社會,要怎樣堅持追求真相、追求善良這件事。我想這件事無論放於二零一幾年、或是二零二三年,我們不覺得這個核心的價值會變。」她說,因此他們繼續堅持想把這故事帶給觀眾。

捲入時代洪流的他們

然而,他們反複碰壁的三年間,社會環境轉趨壓抑,電影業亦因疫情備受打擊。簡繼續拍 MV 短片,風主力做編劇,Iris 則為電視節目撰稿,不時回頭聚首,繼續修改這份開拍無期的劇本。

某次,阿簡到酒吧喝悶酒,卻遇上 ViuTV 監製在找電視劇劇本。三人便暫時放低《白日之下》的故事,嘗試寫電視劇本《IT 狗》,結果越寫越過癮,成就一套黑色幽默喜劇。「很多時候想並沒有太多『因為咁,所以咁』的東西,而我們都很被動地走在洪流裏,就隨那個 flow 而去。」阿簡說。結果調侃現實生活的《IT 狗》一炮而紅,伴觀眾過了 20 個有笑有淚的晚上。

《IT 狗》結局一幕(ViuTV 截圖)

阿風認為,這些年來他們心智上也成熟了,面對世界荒謬,他們學會如何超越自己的憤怒、絕望與苦毒。「可能這套戲最後也是你將這些情緒昇華成為你的行動力。那個行動力不知道是甚麼,但是我們稱之為『希望』。」阿風說。而這些情緒與成長揉進兩份劇本裏頭。

《IT狗》跑出後,曾有朋友勸他們專心做喜劇,不如不要再「搞其他嘢」了。倒是,電影監製爾冬陞表示支持他們,若他們仍然想開拍,會嘗試再幫他們尋找投資者。當時,劇本經輾轉傳到天下一電影公司手上。阿簡記得在朋友煞科宴遇上天下一老闆古天樂。古天樂向他表示,自己很喜歡劇本,會盡力想辦法讓電影成事。

堅持數載的劇本在 24 小時內開花結果,阿風和 Iris 笑言接到消息後,下意識是一起去摸最近的木頭 touch wood。畢竟三人在影視界打滾多年,一眾年輕編劇導演早已習慣被拒絕。

圖片來源:簡君晋 ig

電影落實開拍那年,《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已相繼停運。當三人再到區域法院旁聽康橋案時,法庭已是審判反修例運動案件的現場,也是審理新聞工作者煽動案的場所。故事裏偵查記者揭露真相的社會環境在許多人眼中早成歷史。

我們與改變的距離

《白日之下》本周上畫,10月中旬起舉辦電影優先放映場,香港記者協會曾包場觀看,席上不乏行內資深記者。記者回看電影裏的 news room 衝突場口,一句地獄梗「你當這裏是 content farm 啊?」逗得哄堂大笑,下一句「你以為可以改變世界?你記者嚟㗎咋!」旋即落得鴉雀無聲。空氣瀰漫微妙的溫度落差彰顯彼此心照不宣的行業困境。有記者向阿簡致謝,謝謝對方記錄了新聞工作者在香港最美好的一個時間。

多年來,無數記者曾跟進殘疾院舍報道,但更多人難抵傳媒業低薪現實與政治環境而放低報道。如今,電影沿著他們留低的故事走來,成為當年事件的最大「追尾跟進報導」 。

《白日之下》劇照

《白日之下》絕非唯一套透過電影揭發社會黑幕的電影。韓國電影《無聲吶喊》(又譯《熔爐》)取材自當地女作家孔枝泳的改編自真人真事同名小說,內容講述光州霧津一所聾啞學校校長及教職員性侵、虐待聾啞學生事件。電影於 2011 年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公憤。韓國國會其後通過《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份修訂法律案》(又稱為《熔爐法》),解除對殘障人士及不滿 13 歲的兒童的性暴力犯罪追溯的時效限制。事後,一名教職員原被判緩刑,修例後改判囚 12 年。《無聲吶喊》因此成為歷史上極少數真正推動社會制度改革的電影。

有優先場觀眾形容電影為港版《無聲吶喊》,揭露失能人面對性侵虐待的困局,但我們距離改變又有多遠?戲裏戲外,智障人士性侵案案件每每不了了之。有事主飽受創傷後遺不宜出庭,但向其親人、社工或照顧者轉述案情的錄影證辭僅被法庭視作傳聞證供。即使克服心理關口上庭,普遍智障事主亦難以準確表達事發過程,更會在交叉盤問程序中遭受二次傷害。

《白日之下》劇照

早於 2016年,4 名時任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郭榮鏗、張超雄及邵家臻曾聯署去信負責「康橋性侵案」的刑事檢控專員,信中提及跟進《刑事法律程序中的傳聞證據》改革建議,其中包括接納,因身體和精神緣故不宜出庭的證人的傳聞口供。多年過去,聯署者中有人被通緝,有人離港,有人被囚。而康橋性侵案的事主和家屬只能透過民事訴訟索償,案件將於明年宣判。

Iris 感恩電影能夠在大家成熟的時刻面世,她認為電影有時也可以提出問題,「這也是我們做到其中一個角色,就是抱著一個疑問,或者對這個社會怎樣回應」。電影裏,菜鳥記者滿腔熱誠的對白:「可能真係無人在乎,可能我哋試過一千次都係冇用,但也話唔定今次就有改變。」活脫是創作團隊的共同投射 。  

阿簡早前接受海外傳媒訪問,批評香港保障智障人士的法律「有點過時」,因此希望電影能引起迴響,繼而令社會研究修例。如今他表示心底一直希望電影能帶來改變,但人大了,卻少了年少時的理直氣壯,只怕說出口卻做不到。「你也知道世界不是這樣的,但我仍然相信最絕望的時候,第一件事可以做的,就是你先去相信(可能會改變)。其實那件事是有 power 的。」

文/曾雪雯
攝/梁文熙
場地提供:1881 Heritage

探索更多來自 Wave. 流行文化誌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