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4 拍 4 家族》賴恩慈的街燈夜話


周四晚轉涼,晚上近 12 時,百老匯電影中心的燈箱都熄滅了,餘下淡黃街燈照着寂寥的門外空地,冷風催趕偶爾路過的夜歸人。靜夜無聲,即將滑入城市的鼾眠。

突然一把響亮女聲在《4 拍 4 家族》海報位置傳來,「多謝!多謝你哋呀」「hi,咦又見到,多謝晒多謝」「有 IG 記得 tag 返我呀,呢度係我個名」她指着海報右上角導演位置,「賴恩慈,叫我阿 Mo,或者 tag『4 拍 4』都可以的」。

音樂電影《4 拍 4家族》上映近一個月,截至上周票房僅 142 萬,即使坊間風評不俗,仍是未見起色,賴恩慈就憑一股毅力,從上映首日起從不間斷地謝票,每日走 4、5 場,而幾乎晚晚的最後一場放映都在電影中心,尤是她的謝票行程都在戲院門外街燈下的小廣場作結。

那日的觀眾或多或少,瘦削幹練、黑長髮的賴恩慈腳踏黑皮靴,襯綠色斜揹布袋,站在戲院外親自解答觀眾問題,認真而專注,精神抖擻地向每一個人問好、合照,直至眾人離去。這樣的夜晚,有時可以去到凌晨一點多,她再乘通宵巴士回家。

「如果你說沒有不開心,那是騙你的」賴恩慈回想,一開始團隊都對電影寄予厚望,沒想過成續會如此慘淡,不斷反思是上映時機不對?宣傳定位不清,大家以為是 Bollywood 式歌舞片?失利對她打擊很大,「唔開心係因為,好似大家都好努力,咁多人的心機都白費了,不被看見。」

面對巨大的失落,她沒有選擇躲起來。賴恩慈本身也是劇場工作者,多年的劇場訓練,讓她樂於面對觀眾,享受即時真實的交流,看着冷冰冰的票房數字時,她心裡有把聲音,「我要見人,因為那是很真實的,觀眾喜歡與否,即場進去那一刻就會知道,也是給機會自己去見天地,見作品,也是見自己。」

踏出這一步,她發現作品的生命其實已悄悄延續開去,有人自發贈票、包場,經常在謝票時特意來打氣支持,甚至送小禮物,有次入場只得兩個觀眾,那老人家捉着她的手,比她還難過,說這麼好的作品可惜了,賴恩慈反而豁達,「(電影)本身有自己的命,雖然很艱難,但感受到有很多人很愛錫它。」

「我得不到(很好的)數字,但見到了很多很溫暖的人。」

謝票跑多了,賴恩慈愈來愈珍惜每晚的相遇,「因為看了同一套電影,有了共同經歷,然後一齊討論、分享。」萍水相逢的人,會談起家庭、對香港的記憶是怎樣,見到獅子山的感受,「如果電影提供這個契機,讓大家相聚談天,也可能是她的意義。」

賴恩慈分享道,她眼中的「謝票」不是多謝多人來看,而是「多謝這班少數人,全世界都去看 big hit 時,他們選擇了這套沒甚麼人看的電影,我還不是要多謝他們?」

文、攝/丁喬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