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MIRROR「前夫」之怒:一個關閉 35 萬人群組的決定


一連 12 場 MIRROR 演唱會明日(25 日)起於紅館舉行,同時意味著運作剛滿一年的 Facebook 群組「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即將走到盡頭。

今年 6 月初,MIRROR 演唱會門票公開發售,外界批評主辦方偏袒贊助商,令廣大鏡粉一票難求。「關注組」創辦人 RC 怒不可遏 ,寫了一則公開帖文,直斥相關單位「將鏡粉對 MIRROR 的愛綁架」,「自己做『大黃牛』」,因此狠下心腸,宣布演唱會後便永久關閉這個 35 萬人的網上群組。

群組誕生於去年 7 月 MIRROR 熱潮最熾烈時,原意只為貪玩圍爐,卻意外成為傳媒焦點。成立頭兩星期,RC 忙著受訪,幾乎沒睡過覺;群組規模持續擴大,一年後成員人數已是 MIRROR 官方專頁的三倍。RC 甚至收過幾次查詢,對方斥資十數萬元,想買起整個群組賣廣告。他拒絕,只因覺得社會氣氛太低迷,能維持一個讓香港人「喊住入嚟,笑住咁走」的園地,好像也是一件好事。

直至 MIRROR 演唱會爆售票爭議,即使他不是鏡粉,太太也成功託朋友買到飛,但義憤填膺下,還是決定押上整個群組,冀用輿論壓力使主辦單位正視事件。

消息一出,全城譁然,傳媒連日報道,ViuTV 高層金廣誠更曾親自致電,最後卻似乎仍沒有帶來甚麼改變。不禁令人疑惑,「閂 group」究竟值不值得?

「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版主 RC。訪問當日,記者和他約在銅鑼灣,打算一同找 MIRROR 的廣告作背景拍照,怎料兜了幾圈都尋不著,「乜唔係周圍都係架咩?」於是打電話給太太,「佢最熟!一定知!」

起點:只因好玩

RC 今年 33 歲,做過多年長線團導遊,說話風趣幽默。訪問當日,一坐下就開始連聲分享:話說他家住大埔一個屋苑的十幾樓,前一晚竟然飛來一隻蝙蝠,他怕到不得了,找大廈看更幫忙,疲於奔命,卻怎也趕不走這隻不速之客。他邊笑邊帶點無奈描述太太反應:「佢最緊張的,當然不是我有冇事,佢匿埋喺房嗌,『唔好打到啲姜濤(應援)呀!』」

類似的故事,過去一年「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Facebook 群組裡俯拾皆是,大家不知讀過幾多遍。

一年前的起點,純粹是「貪好玩」。去年 7 月初,RC 跟太太到餐廳吃飯,對方滔滔不絕分享在姜濤 fans club 的經歷,還提到和幾個女性好友已約好,一個喜歡 Jer 一個喜歡姜濤,「那就不用爭」。他聽到哭笑不得,決定在 Facebook 建立群組圍爐,起初上載了一張姜濤代言的洗衣機照片,寫著:「我老婆話要換呢一個型號嘅洗衣機」,太太最初不以為然:「邊有人理你,你都傻傻哋」。

圖片來源:Facebook 群組「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RC 出的第一個 post

怎料看似無聊的小分享,卻一石擊起千重浪。眾多網民表示有共鳴,紛紛留言大吐苦水:有「前夫」投訴太太將家中牆紙換成姜濤的樣子,有人分享太太與 Ian 攬枕同床共眠的經歷,有人埋怨不停被抽問 MIRROR 十二子的資料,只得掏出「超人家族」的照片還擊:「咁你又分唔分到佢哋 12 個?」

篇篇帖文下面,都有成千上萬的讚好與留言。

「關注組」幾日間急速壯大,由 5 萬、10 萬再到 20 萬人加入,RC 則由平民一個,突然變成 MIRROR 熱潮裡的「前夫」代表 ,訪問接踵而來,「那兩個星期,真係無乜得瞓覺,返工返學都無咁辛苦。」建立群組之初,他甚至向公司請了三日假,全日在家對著不停彈出新訊息、無離開過叉電線的電話,只為審批排山倒海而來的「前夫」故事。

「係忙,但都係好玩嘅。」

圖片來源:Facebook 群組「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原 po 有近 8 千讚好

壯大:不止 for fun

整件事的起點只為「好玩」,但當這個「遊樂場」規模愈來愈大,RC 開始思考更多,譬如說,怎樣可以令群組繼續運作,而大家又可以睇得開心?要用什麼準則決定一則帖文能否刊出?圍爐的尺度可以去到幾大?怎樣保障大家的言論自由?

單是這幾條問題,已經令他左思右想,睡不著覺。

忍不住問他,為何那麼認真?如果初時只求好玩,要付出那麼多私人時間(甚至要請假),做著一些自己無甚得益的事,又值不值得?RC 卻自覺有種責任,「呢壇嘢係我搞出嚟,係咪應該有責任去 manage 佢呢?Facebook 有好多群組,賣車的、地區的,我成日感受到是無王管的,好多廣告、招聘,呃人的,咸濕 link,我唔想這個 group 係咁,所以做得幾多得幾多囉。」

於是,他開始嘗試為這個群組訂立規則,例如逐一檢查加入申請,禁絕假用戶、商業廣告;為維持良好理性的溝通氣氛,他不時在留言欄長篇幅解釋審批帖文的理據;網民間的爭執,除非已變成人身攻擊的罵戰,否則作為版主盡量不作介入;因工作量太繁重,他還找了兩個網友分擔管理群組的責任。

過程中也不是毫無掙扎。例如版規 Day 1 寫明不接受任何商業廣告,後來有電器品牌接洽,RC 形容對方提出的條件是「大圍福利」(讓群組成員參與電器抽獎),作為版主的他「$1 都無收」,掙扎良久後,終決定破例接下廣告。

另外有次刊出了一張新婚夫婦在尖沙咀影結婚相的帖子,引起非議,他決定出 po 向事主道歉,「我會好好反省呢次的過失」,並修改版規,「以後所有 post,除非當事人同意,否則唔可以見樣。」

他甚至不斷思考,這個讓「前夫」自嘲娛樂的空間,其實有沒有可能轉型?之所以這樣想,部分原因是他不認為流行浪潮能持續多久,「單純一個話題,不能夠 hold 咁耐。一個月、三個月、半年,都睇厭啦。如果要 keep 住個 group 多人參與、多人討論,就要轉型。」但更重要的考量,在於除了嘻哈圍爐,一個 35 萬人的群體,是不是有其他可能?他跟其他 admin 就商量過很多方案,例如發起去沙灘執垃圾,搞義賣,最後因擔心反應欠佳而作罷;他自己也曾經在群組裡出 po 替動保組織及本地狗場籌款,「你捐錢,RC 為你做牛做馬;你捐 $2000,我幫你洗一個馬桶…」

「我覺得,既然(群組)有呢個人數,如果可以做到有意義的事,咪仲好?」

這份認真與執著,讓人有種錯覺,他好像不止在管理一個 just for fun 的網上園地,還在經營一種類似公民社會互助組織的東西,像他的募捐帖文所寫:「而家咁嘅環境,香港真係需要大家互相幫忙,靠阿邊個?死得啦!」

2022 年 7 月 7 日,Anson Lo 生日,「神徒」在尖沙咀碼頭交換應援物(攝:Ryan Lai)

連結:鏡粉前夫殊途同歸

這兩年香港社會氣氛之低迷,RC 有切身感受。他以前做導遊,2020 年初開始的疫情,令他深愛的行業近乎整個消失,沮喪之餘,只能轉行另覓工作。

經營群組這一年,每次在群組裡讀到前夫們的爆笑分享,RC 心裡都有種安慰。

「香港好多人…我不敢說他們每日都好 sad,但快樂指數一定不高,每日都有朋友移民,家庭有壓力,政治也有壓力。如果可以幫到部分人開心返少少,喊住入嚟,笑住咁走,我想也是功德。」

他還不時收到陌生網民的訊息,毫無保留地傾吐心聲。試過有人透露因病厭世,他索性介紹醫生,希望舒緩對方的煩惱,「佢 PM 問得我,一定有佢的原因,佢唔開心搵我,可能真係搵唔到人傾呢,我又唔介意同佢傾下,都係那句,做到就做囉。」

在 RC 眼中,這個群組盛載的,不止娛樂,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當然不是 35 萬人都活躍於群組,但即使只是小部分人能從中獲取力量,也是好事。

「如果大家覺得這個 group 係咁有愛……這些愛不是我給你,而是大家聚集起來,自己散發出來。」

2022 年 4 月底,銅鑼灣(攝/Galileo Cheng)
2022 年 4 月底,銅鑼灣(攝/Galileo Cheng)

有趣的是,這段日子他的鏡粉太太所經歷的,性質上原來也差不多。RC 形容,一年前太太追星程度沒現在那麼誇張,直至後來開了個 IG 帳號應援,還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姜糖,分工合作,才愈來愈投入。「日日返屋企就係考古、cap 圖、剪片、整 postcard、整手幅,好忙,唔得閒理我。」現在每次派應援,RC 太太都拖著滿滿的行李箱去,然後又是一整喼滿滿地回家。

RC 忍不住調侃:「如果我唔識 MIRROR,你派畀我,咁當宣傳丫,但你鍾意 MIRROR,我又鍾意 MIRROR,咁我派畀你,你派畀我,做乜?交換手信呀而家?」但他也明白,追星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連結,「當你做了一些手作,會有人欣賞,下次就更加努力。」

比起他經營的 35 萬人群組,這些鏡粉的連結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只是網上討論,他們卻有實質的行動,例如她搞應援,要找人設計,找廠商製作,還要找地方去派,怎樣收錢,怎樣寄貨,很多實際的事要做。最近她還無啦啦搞了個暢飲大會(姜濤代言啤酒品牌),50 個姜糖 book 間餐廳,就係飲啤酒。」

這一年,當香港社會氣氛低迷,這兩夫婦卻在各自群體裡,找到情緒的寄託。

2022 年 7 月 7 日,Anson Lo 生日,「神徒」在尖沙咀碼頭慶祝

義憤:看不過眼就要發聲

正因如此,對於關閉群組的決定,RC 一開始心裡並不好受。

尤其是宣布消息後,他收到一些網友訊息說每天都看這個群組,也看得很開心,不想失去這份樂趣。「還有人說,他朋友患末期癌症,過去一年最開心的都是這個 group……你見到這些 message,真的好乸內疚喎。」

但他真的很為 MIRROR 演唱會的安排,以至背後的商業運作而反感。

例如那張黑洞一般的座位表,「好多演唱會都係咁,我覺得最無誠意的,是那些最核突、最角落的座位,明知那一行衰,唔畀 sponsor,咁你仲畀班 fans?係咪唔尊重 fans?」又如 CSL 推出 MIRROR 門票抽獎,但得獎者要選購指定服務方可獲得門票。「如果咁好彩抽中 $1280 的飛,我就要 upgrade 完個電話 plan,再 upgrade 屋企寬頻,兩邊加埋最平都要 $600,再乘 24 個月,一次過 full pay……咁即係你自己做黃牛啫?所以那刻我要爆喇。」

其實他可以單單撰文批評,毋需關閉群組,但深思熟慮後,RC 認為自己既然有這樣的身份,也有一些引起迴響的本錢,倒不如一次過押上,以輿論壓力迫使 ViuTV 正視事件。

「好多人說,無論怎樣鬧,都無人會理,要有些重磅的人去鬧,先至引到媒體,先至有人正視。現在香港社會可以發聲的機會已不多,睇新聞都見到,你可以講啲咩啫?唔講得架喎。當我仍有這個機會講的時候,我就會想爭取,去發表一些我覺得睇不過眼的東西。」

現時群組仍未正式關閉,只因 MIRROR 演唱會是城中大事,他想讓一眾「前夫」屆時有空間抒發感受。至於群組關閉的形式,則仍在考慮之中。「我老婆話,一般網友有幾可 post 有,幾千、一萬人 like?這些回憶是屬於他們的,你 delete 咗就無。」RC 說,所以他暫時傾向保留所有舊相、舊文,將「我老婆嫁左比 mirror 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永遠定格於演唱會結束的一瞬。

某程度上,RC 這次發聲是成功的。宣布決定不久,他就收到 ViuTV 高層金廣誠親自來電,承諾「會做嘢、會改進」,但這是否意味改變馬上來臨?RC 並不天真。他形容,演唱會安排米已成炊,就算對方真的想改變,其實也只能等下次。

關閉一年心血,換來一句「會改進」,究竟值不值得?RC 說,如果這個決定令 ViuTV 有所改變,甚至令其他演唱會都有改善,當然很值得。但即使結局一樣,其實也不代表之前所費功夫毫無意義。

畢竟 RC 是鏡粉浪潮裡的「前夫」代表,但這次他的決定,其實出於一種香港人「路見不平」的義憤。

「係呀,有無改善都唔關我事啦,MIRROR 唔關我事,鏡粉也唔關我事……但我已做了我的部分。」他始終相信一件事:「每件事未必都要做得到,但只要盡力,就 OK 了。」

文/阿果
攝/Nasha Chan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