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23:30 更新協興隆、 In Technical Production Holdings Limited 聲明內容)
男團 MIRROR 紅館演唱會昨晚發生嚴重意外,舞台上方其中一個懸掛的巨型螢幕於表演進行期間突然墜下,壓傷至少兩名男舞蹈員,演唱會須即時腰斬並疏散觀眾,主辦方其後致歉並宣佈取消餘下 8 場演出,政府則發稿表明會徹查事件。
事實上,MIRROR 演唱會自綵排至正式演出,一直險象環生。開騷前一晚綵排就發生多次意外,多名舞蹈員都在 IG 限時動態展示黑畫面抗議;到頭場演出,Anson Kong 在高台跳唱時因機關震動而險些跌倒,12 子唱《IGNITED》時身處的高空橋亦稍微傾斜;第二晚則有 Frankie在獨自演講時失足,跌下一米多高的升降台,手臂擦傷。到第三場,舞台安排大幅修改,演出順利進行,不料第四晚就發生螢幕急墜的駭人意外。
是次演唱會事故頻繁,外界關注是否跟事前的製作流程,例如準備時間不足,導致演出者「踩台」時間減少等有關。《Wave. 》於意外發生後訪問兩名有份參與是次演唱會、但不願透露身份的幕後人員,並從工作人員手中取得今次 MIRROR 演唱會完整製作流程表。該流程表於 7 月中旬發出,合共兩頁,印有由入台至演出的七日工作流程,以及各程序牽涉的部門、單位。

演唱會流程文件顯示:協興隆及 ITP 負責安裝大螢幕
MIRROR 演唱會的主辦單位為大國文化及 MakerVille,均為電訊盈科旗下公司。兩間公司今日發聯合聲明稱會徹查事件,又表示已安排與不同單位會面,包括公司內部和演唱會製作總承辦商藝能工程及其外判商,包括協興隆舞台工程及菱藝廣告製作等。
根據演唱會謝幕時的屏幕片尾顯示,今次 MIRROR 演唱會的機械工程、舞台工程和視像器材提供,分別外判予「協興隆舞台工程」、「菱藝廣告製作」,以及「In Technical Productions」(ITP)三間公司,其中菱藝廣告昨晚已發聲明,否認與屏幕工程有關。
《Wave.》記者取得今次演唱會完整製作流程表,當中顯示 LED 螢幕的裝置程序,是由 HHL(協興隆)及 ITP 負責,於開騷前六天,即 19/7 上午 9 時至凌晨零時進行。
今年 5 月張敬軒於紅館舉行《THE NEXT 20 演唱會》,舞台上空同樣設有巨型 LED 螢幕,其中一部分亦是由協興隆及 ITP 負責,安裝程序同樣在演唱會開騷前六天進行。
有熟悉演唱會製作的人士估計,兩間公司分工是由 ITP 提供螢幕,協興隆負責吊上(rigging)及安裝。
ITP 今晚於 FB 發聲明指,公司就 MIRROR 演唱會承辦的工作部份只包括提供合適及合規的視訊器材,並安裝到主承辦商提供及指定的結構工程上,稱沒有參與任何有關放置巨型懸空屏幕的結構和懸掛鋼索的製作及其機械工程的運作。
協興隆其後亦發聲明,稱於今次演唱會負責製造及安裝舞台工程部分包括 5 組角位升降台、部分修口舞台板、12 個吊人裝置;至於其他機械舞台部分,包括「事故之天空屏幕升降威吔機及鋼纜」,則透過總承辦商藝能工程有限公司指定的供應商「製造及供應」。但聲明未有正面回應該公司是否負責懸掛及安裝肇事的巨型螢幕。
協興隆又指,對有媒體報道有關鋼纜斷裂、是否有關物料質量問題,則留待相關部門查清事故起因。
據傳媒報道,「協興隆舞台工程」成立於 1986 年,前身是「協興隆鐵器有限公司」,現時大股東為「中建富通集團」。公司曾包辦梅艷芳、何韻詩等演唱會的機械工程。

開騷前 7 日入台 舞台複雜致演出者遲「行台」
除了螢幕急墜致舞蹈員受傷,今次 MIRROR 演唱會由綵排到正式演出都多次出現驚險場面,多次有人受傷。外界有聲音質疑,連串事故與製作團隊準備演唱會時間不足,導致演出者不夠時間「踩台」綵排有關。
根據上述流程表,今次演唱會早於開騷前一星期的 7 月 18 日早上「入台」,換言之有七天時間組裝舞台、處理技術問題及進行排練。七天準備時間屬於長或短?有業內人士透露,大部分紅館演唱會的「入台」時間都是開騷前 4 至 5 日。近月在紅館開演唱會的,入台時間最早的是張敬軒團隊,跟 MIRROR 一樣預留了七天。至於欣宜演唱會則最遲,於開騷前 3 日才入台,不過這是因為部分舞台設備沿用上一演出,而且在第一日零時已開始 set up。
該業內人士表示,今次 MIRROR 演唱會舞台設計雖然較繁複,但七天前「入台」應已是預留了較複雜舞台所需的額外組裝時間。
即使如此,有參與今次演出的工作人員觀察到,MIRROR 演唱會的升降台較一般演唱會為多,估計因組裝所需時間較原定流程多,而令演出者較遲才能上台綵排。原定計劃是 7 月 23 日(即演唱會前兩日)早上及下午讓舞蹈員「行台」綵排,該晚到 MIRROR 成員「行台」,24 日繼續在台面綵排,當晚進行總綵排(full dress rehearsal)。

總綵排屢生事故 中途停止 AK 曾稱「第三次係疏忽」
但由於舞台設計及組裝時間較預期長,現場人員一直忙於處理不同技術問題,結果總綵排推遲了 5 小時,即 25 日凌晨才能舉行。「不過這個情況都幾常見,明明安排 8 點開始 dress rehearsal,結果最後好夜先開始到。」
有線新聞今日訪問一名演唱會幕後人員的說法亦吻合。該幕後稱,正式綵排是開騷前一天,本身預計晚上 9 時許開始,接著不斷延誤到凌晨 1 時半,又指今次機關很複雜,所有東西都是總綵排才第一次見。
一位有出席 24 日綵排的工作人員則形容,當日晚上許多環節的細節仍未確定,例如舞台升高與否等,團隊成員都仍在商量。他又觀察到,許多舞蹈員似乎都是當日才第一次「行台」試走位。「有幾 part 舞都係即時同 dancer 講,你上到嚟就行去呢度,然後走位去呢一度,感覺是第一次 brief 佢哋走位。」
舞蹈員「行台」時間被延遲,7 月 24 日舞台上亦曾發生意外。多間傳媒均有報道,當日其中一名舞者受傷,個別媒體指疑似有人將責任推在舞蹈員身上,多名舞蹈員事後都在 IG 限時動態中表達不滿,「其實執生真係唔係無敵,執到可以笑下,執唔到呢 ?咩都唔知,我都唔知點執」、「用我哋條命去滿足你哋嘅自私自利,一次事故睇清人性醜惡」。於第四場被巨型螢幕擊中重傷的李啟言(阿 Mo)亦以全黑 IG 限時動態作抗議。

有目擊者表示,當日發生的舞台事故不止一宗,總綵排亦因而中止。事發後,舞蹈員出身的 MIRROR 成員 Anson Kong 的 IG 限時動態似是對事件的間接回應:「第一次係意外,第二次係大意,第三次係疏忽。」
綵排到最後一刻,仍未準備好?
7 月 25 日下午 5 時,紅磡站通往置富都會的行人天橋上,聚集了一群鏡粉,不少人都架起長鏡頭,瞄準紅館黃閘旁邊的後門入口。其中一名帶備「大台」鏡頭的中五女生向記者表示,大家在此守候,是因為以往不少娛樂報道都指,演唱會首場舉行前,演出者及團隊會從該出口走到室外「拜神」,祈求演出順利,「我哋都想睇下會唔會等到 MIRROR。」

有報道指,今次 MIRROR 開騷前只是低調地進行拜神儀式;而據當時在紅館內的工作人員事後說法,25 日傍晚六時,當一些鏡粉在行人天橋遠眺時, MIRROR 其實仍在舞台進行綵排。到近七時,團隊仍在商量一些舞台的細節,例如台的升降。工作人員稱,期間試過有人「嗌咪」,稱升降台因為按得太多次而 overload,不能即時反應,「所以有一 part,MIRROR 淨係排練走位,等升降台一陣才可操作。」
另一名熟悉演唱會流程的工作人員則稱,演出當日仍在趕忙進行 rehearsal 其實很常見,演出者通常會在開騷前再試某些環節,而舞蹈員亦會試位。然而,他表示當日看 MIRROR 綵排過程,似乎更多是因為前一日未完成「dress run」,於是直至開騷前仍在趕,甚至似乎仍未完成綵排。「你見第一日由《Boss》開始,台燈聲都全部未 ready,夾 band 部分的樂器無咩時間校好 balance。」
頭場演出出現大量驚險場面,Anson Kong 在高台跳唱《虎道門》時因高台震動而失平衡,12 子唱《IGNITED》時高空橋明顯傾斜,在架空步道上唱《12》時不少成員亦險些跌倒。

「生粉」譚小姐當晚一開 IG,全部都是偶像失平衡的驚險片段,馬上「嚇親」,「擔心,因為始終他們要唱好多跳唱歌,一落力跳,個台唔穩陣,就好危險。」她沒想過演唱會會有這樣的場面,「唔肯定是否因時間關係,未做好最後測試就已經要 on show,如果係咁,我寧願他們無咁多舞台效果。」
熟悉演唱會製作流程的人士則估計,今次 MIRROR 演唱會因升降台數量特別多,工程公司或低估搭建舞台的時間, 導致演出者綵排時間減少,而為令他們盡快可以綵排,就可能沒時間仔細technical check。
他表示,雖然不知道這次演唱會是否有成本不足等問題,但單從負責的製作單位名單來看,今次主辦方找了「一班一直做開演唱會的班底,用一個一直做開的 schedule」,「有可能這些 mon 一直都係咁吊,但偏偏今次跌落嚟。」

稱主辦需負責 業界人士:未 ready 為何不延遲?
巨型螢幕墜下的真正原因,仍有待當局調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今日表示,事故中大螢幕裝置有兩條鋼索,其中一條鋼索斷裂。楊潤雄又稱,已要求康文署助理署長成立專責工作小組,聯同勞工處、機電工程署及專家調查事件原因,料需時數星期。康文署則指,就未來場地表演,將與租場人士討論有關設置的改善地方,避免場地出現高危設置。
熟悉演唱會製作流程的人士則強調,上述製作問題其實不單在 MIRROR 演唱會出現,「我只能話演唱會生態一直係咁,其實一直有安全問題,及 schedule 好趕,只是唔知點解一次過在呢個 show 爆哂出嚟。」
他又指,無論如何,今次意外主辦方都需負上責任,「責任在於當 1st show 前試唔哂機關,就應該唔用住,用簡單版演出先。又或直接延遲開 show,make sure 所有東西都 ready 先。 當年《風雲 5D 音樂劇》就係咁。」
翻查資料,《風雲 5D 音樂劇》原定於 2017 年 4 月 1 日首演,但音樂劇總監陳淑芬當時表示,因這次音樂劇在製作上比其他大型演唱會更複雜,於紅館正式綵排時間相對較長,將首演延遲 5 日舉行,並對延期引致各界的不便,深表歉意。
— 全文完 —
如想支持一間只有 2 人經營的小媒體,繼續認真報道香港流行文化大小事,請按此訂閱《Wave. 流行文化誌》Patreon。
《Wave. 流行文化誌》希望擺脫傳統媒體看待娛樂新聞的框架,以人物專訪、數據分析等為切入點,呈現香港流行文化工業裡各種現象,與大家一同討論那些值得關注的作品。
在社交平台追蹤我們: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vezinehk
IG:https://www.instagram.com/wavezinehk
